星期二, 1月 09, 2007

偉人離世

一早睇報紙,又一個偉人離世!可能大家未必覺得係,但對小小力黎講絕對係,佢發明左改變人類飲食文化既即食麵,亦係小小力既主要 食糧。
安藤百福, 被稱為即食麵之父的日清食品創辦人,昨日傍晚因心肌梗塞在大阪一間醫院病逝,終年96歲。
溯回五十年前,安藤發明即食麵,只是為了飽受戰亂和飢餓的難民醫肚;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麵餅,竟讓日清食品蜚聲國際,成為年賺逾一百四十億日圓的企業,更成為日本人心目中,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。
這位「即食麵之父」,今天貴為日本食品界內舉足輕重的人物;不過,他的成就,卻是吃足苦頭熬出來的。
一九一零年,安藤在台灣(當時台灣為日本佔領)出生,中文名字叫吳百福。父母在他年幼時先後去世,安藤回憶說︰「我已經記不起父母親長甚麼模樣了。當我還沒有記住他們時,他們就已離開了人世。」
「可能是因為自幼失去雙親的關係,我獨立能力強,到了小學五、六年級時,做飯呀、洗衣服呀,甚麼事都自己幹;就連殺雞呀、烹飪雞肉呀,都學會了。需要強調的是,日後我進行食品開發時,童年時代的觀察、體驗,幫了很大忙。」
安藤形容,自小便喜歡做買賣,並立志長大後要從商。不過,入得廚房的他,第一門生意卻不是搞食品業務。
二十二歲那年,他繼承了父親的遺產,以十九萬日圓成立「東洋莫大小」公司,專門從日本輸入針織品銷售。起初,零售生意好得不得了,安藤甚至計劃開設養蠶場,生產絲產品。滿腹大計之際,第二次大戰卻一觸即發,日本先後公布國家總動員法、國民徵兵令及物資管制令等,安藤的生意就被逼停了下來。

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戰後滿目瘡痍,激發起安藤經營食品行業的念頭,「填飽肚子的逼切要求,對於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,是怎麼也說不清道不明的。那時街上到處都是為了要口飯吃而流浪的人,餓死路旁是司空見慣的事。」
有一次,安藤在大阪梅田車站外,看見一個麵檔,檔口前排了長長的人龍,他說這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:「面黃飢瘦的人群在寒冷的戶外,用顫抖的手裹緊單薄的衣衫,耐心地輪候吃麵。僅僅為了這一碗麵,人們竟然願意付出這麼大的犧牲!」自此,安藤深信,若果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,社會更談不上甚麼建設。他堅信,食品行業無論在任何時地,都可以永恆地屹立不倒。
於是,他成立了食品營養研究所,發明過用豬骨熬成的營養湯,也試圖用青蛙製造保養食品,最後研究所卻因財務問題而破產。安藤心灰意冷,惟有退到鄉下生活。
不過,意志堅定的他,很快便振作起來,親手在自己家的後院建立工作室,開始研究製作即食麵。從前出門有名車接送,家?又有傭人服侍;破產後,他只能靠自己,用自行車把二手的製麵機、小麥粉、食油等山長水遠抬回工作室。每朝天一亮,他就起床工作,直至深夜一、兩點,除了四小時的睡眠,其餘時間全部投入工作。「人們看到我,只覺『潦倒淪落真可憐』;不過,我絲毫不覺得自己是在吃苦。我曾經嘗過跌落深淵的滋味,有沒有財產,都不會使我改變。」

原來,令安藤和日清一舉成名的,並非出前一丁麻油麵,而是雞湯麵。話說安藤家的後院養了好些雞,有次燒菜的時候,一隻假死的雞突然「翻生」,濺得一屋是血。安藤的兒子宏基見狀,嚇得心?發毛,從此不敢再吃雞肉。於是,安藤用雞骨餚湯煮麵給兒子吃,他看見兒子吃得津津有味,於是決定以雞湯麵作為研發即食麵的第一款口味。
一年內重複又重複的嘗試,安藤試過被滾油燙傷雙手,甚至被機器折斷右手無名指,但當朋友試味後讚不絕口,已叫安藤感到甚麼代價都是值得的。他與家人和朋友以家庭式作業生產,既聯絡本地銷售商,也向美國出口了五百份。
他正式創辦日清食品時,已經年屆四十八,「烏魯曼有一句名言︰『青春不是指人生的某一個時期,而是人生態度。』在別人看來,也許我的起步太晚了,但我自己卻不這樣以為。如果有需要,我隨時都可以迎接新挑戰。」
自信的安藤,甚至一反經銷商有三個月找數期的常規,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,惹來不滿。當時,行內人士就揣測,這樣新潮的食品會否受得起時間考驗,安藤的公司會否很快便要倒閉。

事實證明,市場是如何地受落。一九五八年,安藤的即食麵年產一千三百萬份,翌年已飆升至七千萬份;不出五年,產量更達二十億份。日清就這樣一炮而紅,並在六三年於東京上市。六三年營業額二億四千萬日圓,第二年已經翻了幾番,達到四十三億二千萬日元。安藤亦在這短短幾年間,建立了五家工廠,日清不再是家庭式作業,而是坐擁逾千員工的企業。
其時,日清還是日本的一家本地企業,可是永不安於現狀的安藤,心?反覆的問自己︰「既然即食麵在日本廣受歡迎,定當有條件打入國際市場。」六六年,他啟程前往美國和歐洲等地考察,發現外國人喜將麵餅捏成幾塊,放入杯中以叉子進食,於是心生一計,取材飛機餐用來盛果仁的容器,並把麵條的長度縮短,設計出更為方便的即食杯麵,躍登國際舞台。
目前,日清每年銷售額均超過三千億日圓,方便麵被日本人評為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」。八一年,安藤獲得美國洛杉磯市頒發的榮譽市民獎;八三及零一年,巴西和泰國也分別彰表了他的貢獻。到了九九年,日本政府更在大阪成立「即食拉面博物館」,展出日清五十年來曾推出過的百款麵食。
就這樣,本來用來填肚的麵餅,化成了金錢和名譽;更成為日本人深感驕傲的發明與文化產業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