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1月 18, 2009

墨家哲學

墨家思想,出現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,經過漢代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之後基本消失。事實上,今日睇返墨家思想哲學,其實好適合現代人去學習。當然,墨家思想既艱苦訓練同嚴厲規則並非人人可以做到,但學習呢種思想對於活在現今物質主義功利、主義社會既人好有幫助。
墨家思想主要可歸納為「墨家十論」,即:兼愛、非攻、尚賢、尚同、天志、事鬼、非命、非樂、節用。

兼愛:是一種無分別之愛,大家放下成見,愛人如己,更無分親疏上下而平等互愛,這是一種極其理想的觀念,只要人們平等互愛,視人如己,則不會有不孝慈、盜賊、侵奪等事。

非攻:非攻是把兼愛思想推廣至國與國之間。非攻是指不侵略,不政擊別國。戰爭必會帶來傷害,就算是戰勝,亦難免有死傷,甚致會招致滅亡。為了證實侵略之害,凡屬以強侵弱,以眾暴寡之諸侯,必遭其排斥,而弱者寡者,必捨身以救,死有所不辭也。

尚賢:主張賢者在位,能者稱職。統治者是最賢能的人,所以要由人民來選舉。不賢不能的統治者,人民可以廢之、役之。而選拔賢人的原則是不論親疏貴賤,一律平等看待。

尚同: 在國家未有刑政之時,因無是非標準而天下大亂,故國家既立之後,便應有一統一之標準。天子上同於天,統治者亦上同於天子,家長上同於統治者,個人上同於家長,在下者皆須尚同於上,而在上者又以兼相愛交相利為令,如此則天下之人必皆兼相愛,交相利。

天志:天有意志,有感情,是操人類禍福權力的主宰,而天也是人類的榜樣,所以人類的行為必須合乎天意,若違天意而行,會受天處罰。

事鬼:墨子以鬼神為存在,並操有賞善罰惡之權。其動機是以鬼神觀念拯救亂世。如人們對鬼神的存在深信不疑,並相信鬼神對人之賞罰,那便可以改善人的行為。他借助鬼神的威力向王公大人呼籲,希望他們能攝於鬼神有賞賢罰暴的權力,而推行有利於民的政治。

非命:不承認有天命之存在,認為人力定可勝天命。命是暴王所作,懶人所述,王公大人的國家治亂,卿大夫的貴賤榮辱,人民的貧富、饑飽、寒暖,都決定於人的努力或不努力,不在於命運。

非樂:貴族所採用各種禮樂制度,皆屬浪費而不實用,只是繁文縟節而已。好樂是損耗民財、民力、民事,而社會人士之為樂,必有損害天下之。

節用:提倡極其刻苦樸素的生活,是一種極端救世的苦行學派。在當時,人民不能人人平等地過高水準生活,使只有先教人平等地過低水準生活,故主張節用。

節葬:不贊成花費金錢在葬禮之上,以為這是不必要的奢侈。

除天志事鬼之外,小小力基本上覺得大部份都值得學習。對個人而言,尤其係要節用、非樂、非命,唔好做咁多不必要既浪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