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9月 23, 2009

北上讀書

轉貼
【明報專訊】摒棄香港教育制度 北上讀小學

香港的教育制度果真如此不濟?
一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產父母,寧願忍受離別之苦,部分甚至放棄本地傳統名校的學位,也要安排子女遠赴廣東省西部上學,投奔祖國懷抱。這所學校,究竟魅力何在?
這天,記者來到位於羅定的喜耀粵西學校,接觸過師生後,心中謎團逐一解開。
早上十時,黃達強夫婦帶着九歲的么女與她的三個同學,提着大包小包跨境上學。先在羅湖集合,由深圳坐火車到廣州,從流花火車站步行十分鐘到省汽車站,轉乘巴士到粵西的羅定,再搭的士抵達學校,全程約需七個小時。

教師心碎 社會功利
為何返大陸?
他們都摒棄了香港的教育制度。
黃達強是一間洗衣連鎖店的老闆,大女在港島區一間傳統名校完成中四後,便前往美國當交換生,讀完中五快人一步進入大學,沒有參加香港中學會考。么女黃盈盈原在香港讀書,今年二月開始北上,降級讀三年班。黃太解釋﹕「內地的程度,除了英文外,全部高過香港,尤其是中文。」
黃太選校,向來重品德多於成績。她說﹕「香港的教育制度令有心做教育的教師也心碎,忙於做行政工作,還要設法令學校出名。教育改革,改完又改,夜晚也要進修,教師也有家庭,有子女的。」
夫婦二人也不認同香港社會的功利文化。黃太說﹕「我們已被訓練成搵錢的工具,整體的大氣候不會培養到好的孩子,我不想自己的小朋友如此,希望她做個有情義的人。」黃先生補充﹕「單單改革教育制度沒有用,要改變的是整個社會的消費文化、電腦文化和投訴文化。」

增廣見聞 立品立志
黃太說﹕「內地與香港要慢慢接軌,我們要與內地多點連繫,互相學習對方的文化。」黃先生則說﹕「在交通過程中她會增廣見識,知道羅定附近有雲浮;知道內地道路沒那麼安全,出入要謹慎一點;知道地域之廣,眼光擴闊,心志也會遠大。」
○七年,夫婦倆一起修讀由法住機構開辦、霍韜晦教授主持的喜耀生命課程後,對人生有所頓悟,促成了讓女兒北上讀書的決定。喜耀粵西學校同為霍韜晦創辦,二人深深認同性情教育的辦學理念,即主張面對自己的心性,念天地之恩情,尊師重道,孝順父母,不怕艱辛追求理想等傳統觀念。黃先生說﹕「這學校先開發性情,然後讓孩子立志,做個有用的人。」

校園整潔 飯後午休
乾淨整潔,空間開闊,是記者對這間學校的第一印象。然後發現牆壁上到處貼上標語﹕「注意安全,才是孝順父母的好孩子。」「勿自暴勿自棄,聖與賢可馴致。」
「阿姨好!」小學生非常有禮,逐一上前問好,記者既忙於採訪,也忙於打招呼。在飯堂用膳完畢,還有同學主動幫我們執拾碗筷。
吃過飯後,吵鬧的校園突然變得非常寧靜,充滿悠閒感覺,奇怪教師和學生都往哪裏去了? 原來是午睡時間,上下午課堂之間有三個小時休息!教師和學生更多課堂以外的相處時間。

簡樸宿舍 不設電腦
除了校長,師生都是內地人,課程內容受國家教育部規管,孩子會受到內地文化的薰陶。
寄宿生活很有規律,每天六時多起牀,九點半前睡覺。「生活阿姨」負責催促吃飯、洗衫,但同學要自己摺衫、收拾牀鋪。用水桶冲涼,沒有小食部,平日不可用手提電話,宿舍沒有電腦,指定時間才可以看電視。總之,生活回歸簡樸。

黃太曾到學校參觀過數次,觀察教師的為人和校長的作風。她說見過副校長因為一個學生「扭計」而輔導了他三個半小時;也聽過校長不少講座,教導夫妻相處和教養孩子之道,對學校充滿信心。

負笈美國 毋懼銜接
縱然學校有百般好,但俗世眼光仍是對父母的決定充滿疑問。
黃太也明白,「整個圈子都變了,她接觸的是內地同學,我接觸的是內地的家長」。但她不怕女兒跟香港社會脫節,因為一個月會回港一次。她也無懼環境衛生較落後,「學校以外的確是,但校內好乾淨」。
雖然北上前已跟女兒做了一年心理準備,但頭十天,母女都非常不捨。「原來我很掛念她,坐下來也會掉眼淚;『生活阿姨』告訴我,女兒天天拿着家庭照,對着照片說話。」黃太也曾懷疑自己做錯了,但後來見她日漸進步,慢慢克服普通話和簡體字的語言障礙,才覺安心。

關於英文,黃先生說﹕「英文基礎打得好,其實不難學,中文不好卻很難追。」如無意外,盈盈在內地完成中三後會到美國做交換生,銜接也就不再是問題。
對答大方 愛交朋友
短短兩個多月,黃太見女兒已有轉變。
從前總要催促女兒做功課,現在變得用功和集中,也較明白父母想她怎麼樣。大家也較從前更珍惜對方。
盈盈非常懂事,雖然不太願意,仍非常合作地接受訪問,對答成熟。
校園生活開心嗎?「開心,因為有朋友。這裏好大,可以周圍走。」

在這裏讀書有什麼好處?「學懂獨立,和接受性情教育。」什麼是性情教育?她想了一會說﹕「即是如何與人相處,要勤力,尊重老師。」覺得自己有沒有轉變?「以前我不太懂得和同學傾偈,別人稍微碰到我,我即問她做乜撞我,現在我則會說:唔緊要啦!」
記者在上學日逗留短短數小時,對教育成效不敢妄下斷語,但約十對香港父母逆流而上,北望神州,卻是鐵一般的事實。

後記 :
小小力都係一個對香港教育制度好失望既人,政府仲話做咩教育產業,根本上已經忘記左教育既本質同意義。但生活o係香港住o係香港,我地又可以點?? 文中講既學校佢講既教學方法我都幾認同。但太細個長時間同父母分開,缺少左家庭我又覺得唔係幾好!! 再者,用簡體字學中文我一向反對。再加上路程實在太遙遠......
針冇兩頭利!!
真係替仔仔擔心....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