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1月 13, 2006

活著

星期日o係醫院睇到一個香港電台電視節目「十本好書」,介紹《活著》。我冇睇哂整個節目,但其中一段覺得有D啟發。

《活著》是余華的成名作,內容講述一個孤獨老人- 福貴的一生。福貴含著金鎖匙出生,卻不知道珍惜。最後把祖先留下的財產都在賭桌上輸光了的時候,才知道後悔,可惜一切已經無可挽回了。福貴的父親因此鬱鬱而死,成為了事中第一個死去的角色。

後來,福貴跟母親、懷孕的妻子和女兒搬到城外鄉下居住。有一次福貴上城裡找醫生為母親看病,無端端的給抓了去當兵,一當就是兩年的光景,看著同伴死去,戰場上的殘酷,長期的飢餓,他都一一忍下去,為的只是 - 回家。

福貴在戰亂中幸存了下來,遇上了解放軍,也就回家去了。幾年的光陰,回到家中,孩子都長大了不小。但是他的母親卻在他被抓去當兵後不久死去了,剩下來的就只是他一家四口。他自己、妻子、兒子還有因病又聾又啞的女兒。

兒子要準備要去上學了,家中又貧困得很,於是他們決定把女兒送了給別人。女兒走了之後每每都是偷偷的跑回來,兒子又因為不見了姐姐而哭個不停,福貴看在眼裡還是不忍心,於是也就把女兒接了回來,說了一句:「一家人餓死也要在一起」。

一家人雖是在一起了,但妻子生了軟骨病,不能干活了,後來又遇上糧食失收,一家人生活得很艱難。好景不常,福貴的兒子因為到醫院捐血救一個孕婦,血給白白的抽乾了,人就死了在醫院。女兒難得嫁了一個好人,卻也在產子的時候失血過多死了,妻子在女兒死後不久也都跟著離開了。

福貴身邊的人一個個的死去,只剩下他的女婿和孫兒 - 苦根。可是幾年後,女婿在一次給掉下來的石屎壓死了。福貴也就帶著苦根一起生活,豈料有一次苦根生病了,福貴心想孫兒一生也沒有吃過什麼好東西,於是就煮了一些豆給他然後就出門去田裡工作,回來只見他生命中最後一個親人給豆啃死了。

身邊的人都一個一個死去,福貴身邊只剩下了一只也叫福貴的老牛。

小小力既啟發係:「人在失去時學懂珍惜,卻往往在學懂珍惜後再失去。人生總是充滿無奈,你懂得珍惜唔代表唔會失去。故事主角一生將自己至親去送葬,睇住親人一個一個離開,雖然他懂得珍惜,要失去的仍舊全失去,最後只獨自一人活著。在以為痛苦的時候,主角臨終時卻能感受到輕鬆/幸福。因為在離開的時候,佢再唔需要為身邊既擔心,可以安心上路。是得? 是失? 你永遠唔知道,最重要係以豁達的心去面對人生一切起伏。」

作者說「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」。人生總會做了很多自以為錯的事,但事實上,事情的本身也許是沒有對錯之分,今天的錯誤,可能拯救了你的明天 ,就好像福貴的敗家卻救了他一命,哪麼到底這件事是錯還是對,人生不只黑和白,更多的反而是中間的灰色地帶世事多變,也許到你死的一天,才能夠評價你的人生。

沒有留言: